- · 《教育评论》期刊栏目设[10/30]
- · 《教育评论》杂志社刊物[10/30]
- · 《教育评论》编辑部征稿[10/30]
- · 教育评论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教育评论》投稿方式[10/30]
- · 《教育评论》数据库收录[10/30]
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世昕报道.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
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世昕报道.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迄今惟一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华人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丘成桐说,应该这样比较,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能进他所就职的哈佛大学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学生。而两类最优秀的人相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对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是要强很多。丘成桐在很多场合都举过这几个例子:几个来自国内一顶尖大学的学生找到丘先生,求教一个几何方面的问题。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们问的是一个微分几何方面的古典问题,是学生们在读本科时就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还有一次,也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申请到哈佛作研究。“一看他的论文,我吓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涂!坦白讲,还不如一些大学的硕士生。”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另有高见,杨今年9月13日说,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1l中国远程教育2003杨振宁的结论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没有完全改变的必要。对于体制存在的缺点有修正的方法,对于上了大学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特别聪明的学生要允许他、鼓励他跳跃式地发展。他认为,让这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
文章来源:《教育评论》 网址: http://www.jyplzzs.cn/qikandaodu/2020/1119/419.html
上一篇:天与天外之天
下一篇:中国教育缺少内部监督机制—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