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评论》期刊栏目设[10/30]
- · 《教育评论》杂志社刊物[10/30]
- · 《教育评论》编辑部征稿[10/30]
- · 教育评论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教育评论》投稿方式[10/30]
- · 《教育评论》数据库收录[10/30]
语言教师测评素养的引路之作外语教师测试手册(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外语教师测试手册》内容述评 作为一本为尚不熟悉语言测试的教师而写的入门书,《外语教师测试手册》有很多优势:对语言测试基本概念的介绍富
三、《外语教师测试手册》内容述评
作为一本为尚不熟悉语言测试的教师而写的入门书,《外语教师测试手册》有很多优势:对语言测试基本概念的介绍富有条理性,简明易懂,易于让初学测试的人接受,所举的实例也演示了怎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所建议的测试方法是分步骤介绍的,在每一章的末尾部分都涉及了相关的学习活动并列出了建议的阅读文献。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
其一,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几乎每个章节的模式都是简单介绍了基本理论后,以更大篇幅详细介绍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所提建议也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有些建议涉及到考试方法,有些建议是分步骤介绍的。在第七章,Hughes详细叙述了建立有效的和可信的语言测试的十个步骤。分步骤描述了试题开发过程后,作者列举了两个实例演示怎样将这十个步骤应用到实际语言测试中去。Hughes提供的这种分步骤的过程描述为不熟悉试题开发的人员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写作和口语测试章节,作者对建立评分登记做了分步骤的详细解释,讨论了怎样给予应试者反馈。
其二,作者重点讨论了测试与语言教学、语言学习的关系。在第一、二章,作者指出发展测试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准确地测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体现在促进积极的反拨作用,即给语言学习带来有利影响。Hughes提出,为了鼓励积极的反拨作用,语言教师应该“测量那些你所要鼓励发展的语言能力”,他在整部书中都强调了这一观点。在第六章中还提出了如何创造测试良好反拨作用的建议,这对于读者正确处理好教学与测试之间的关系十分有益,可以帮助读者认识考试和教学之间的“伙伴”关系。
其三,本书涉及到语言教学技能的各个方面。不同于一般语言技能测试书籍只涉及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本书全面介绍了听、说、读、写、语法、词汇等各方面的测试技巧和所应测试的能力。本书以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写作测试、口语测试、阅读测试、听力测试以及语法和词汇测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每一章都包含了大量很实用的有关语言技能各个领域测试试题设计的指导方针和建议。尤其是在第十三章,针对人们对语法和词汇测试的分立性,即作为单独技能进行测试的有用性的质疑,作者阐述了语法测试与词汇测试的意义,认为这两部分知识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其四,本书的实用性强。在附录中讲解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所用的统计方法时,把统计学的专业术语降低到最低程度,将复杂的统计学知识限制在最基础的算术范围,统计的操作可以在计算器上完成,从而方便教师参考使用。同时,考虑到某些教师对统计方法有特殊的需求,作者特意在阅读书目中列举了有关统计方面的书。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书中有些章节在结构上的编排还可做一些改进,例如可在每章的末尾增加回顾本章节具体观点的小结部分,这样有助于把淹没在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提炼呈现给读者。其次,书中建议的方法更适用于大型考试,对于那些想为他们的课堂设计小规模考试的教师来说实用性稍差一些。另外,本书虽然强调了交际测试的理念,但是没有提到测试社会语言能力的具体方法,而社会语言能力却是交际语言能力中的重要因素。最后,虽然本书包含关于数据统计分析的附录,解释了运用多种统计手段计算试题内部信度的过程,但在笔者看来仍然稍显简略,如果事先不具备统计学知识,读者可能无法运用书中的介绍,根据自己的数据实际计算出考试的信度。虽然附录让读者对几种统计分析有了基本了解,但是附录本身不能为读者提供实际运用这些统计分析的信息。
瑕不掩瑜,尽管具有局限性,Hughes的《外语教师测试手册》对于试图了解语言测试基本概念的语言教师来说依然是非常有用的资料。
[1]Canale,M.and 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1980:1,1-47.
[2]Canale,M.On som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Oller,Jr.,J.W.,editor,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D].Rowley,MA:Newbury House,1983:333-42.
[3]Goalty,A.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London:Routledge,1997.
[1]金璟.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28-30.
文章来源:《教育评论》 网址: http://www.jyplzzs.cn/qikandaodu/2021/0627/1102.html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流浪地球英文报道研究
下一篇:评论不需要硬装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