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评论》期刊栏目设[10/30]
- · 《教育评论》杂志社刊物[10/30]
- · 《教育评论》编辑部征稿[10/30]
- · 教育评论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教育评论》投稿方式[10/30]
- · 《教育评论》数据库收录[10/30]
基于语料库的流浪地球英文报道研究(6)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人物的塑造 影片被诟病最多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60%),尤其是女性角色单一。关于角色塑造,被称为好莱坞编剧教父的Robert Mckee曾指出有三要素:
(二)人物的塑造
影片被诟病最多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60%),尤其是女性角色单一。关于角色塑造,被称为好莱坞编剧教父的Robert Mckee曾指出有三要素:冲突、弧度和复杂性。首先,压力、冲突是揭示人物潜意识的和真实内心的外部条件,只有将主要人物置于两难的境地,让他们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才能揭示人物本质。其二是复杂性,即人物的外在和内心必须表现为不同层面,如果依据人物的形象、肢体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观众能够猜出其行事风格或结局,则这样的人物塑造将被视为过于单一无趣。其三是弧度,即随着情节、冲突的推动,角色的形象或个性呈现动态的发展和变化④McKee R.,"Story:Style,Structure,Substance,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New York:arper Collins,1997,。遗憾的是,《流浪地球》中的人物很少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尤其是韩朵朵这一人物。首先韩朵朵从头到尾都没有面临两难的选择:她一直“想去上面看看”,所以离开地下城时她内心没有太多挣扎,而且刘启也没给她选择的机会;爷爷去世时她同样也没有选择的机会;最后关于“希望”的演讲也不涉及太艰难的选择,因为在那时她只有站出来发声才有可能带来转机。在复杂性方面,她作为地下城略带叛逆的女中学生形象出现,后面所发生的一切,均与其叛逆、女性、中学生典型形象相关:逃离地下城显示其叛逆,爷爷去世时带着哭腔含“户口你救救爷爷”,属于困境中女性的典型反应;演讲的情节和关键词“希望”与其中学生身份对应;最终王磊为救她而牺牲,刘启为保护她历经险境,这些都突显了她作为被保护者的女性身份。整个人物因过于程式化而显得单薄,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样,缺乏冲突也导致韩朵朵的角色弧度变化很不自然。电影似乎想表现她的成长,从一个叛逆的中学生成长为地球救援队的一员,从对希望的怀疑者到希望的传播者,但这种转变以演讲的形式直接从她口中说出,显得生硬尴尬,所以她的全球播报也因“过于煽情”而招致批评。
(三)主题及文化的传播
电影的主题存在多重解读的可能。对刘慈欣而言,小说揭示的是人类为寻求新家园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一家园是人类“世世代代用全部生命去追求的世界”,支撑这种努力的动力只有一个——对“未来的憧憬”⑤刘慈欣《: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26-27页。。人类这种心怀希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在影片中表现为东方特色的家园意识、自我牺牲、团结协作和乐观主义,这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外媒的肯定(63%)。这种价值观念也让影片与众不同:“在《世界末日》之类的大片中,整个星球少了布鲁斯·威利斯、本·阿弗莱克就会乱作一团”,与之相比,《流浪地球》“没有了美国视角,这是电影最大的吸引力之一。”⑥Cheryl Eddy,"The Wandering Earth and Other Sci-Fi Gems Hiding on Netflix", -wandering -earth-and -other-sci-figems-hiding-on-net -,accessed on June 1,2019.
但是批评者认为这只是中国宣传其世界影响力的工具,反映了中国对美国全球地位的威胁。这种批评产生于两个原因,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偏见表现为,只要是中国的文化产品,其目的都是为了政治宣传,都是集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表现,尽管“大部分好莱坞影片——包括复仇英雄——都是在文化上宣传军国英雄主义,却在世界范围内被颂扬”①"The Wandering Earth—China Takes Off towards the Infinite,"-earth -china-takes-off-towards-the-infinite/,accessed on May 15,2019.。美国影片,不管是《世界末日》还是《独立日》,无不充满了美国至上的民族主义意味,却被誉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而《流浪地球》虽然已经最大可能地弱化了政府的作用,将重点聚焦于人类的无私合作,却依旧被视作是中国对西方的洗脑工具②Muqing M.Z.,"What Western Media Got Wrong About China’s Blockbuster‘The Wandering Earth’", -media-got-wrong -about-chinas-sci-fi-blockbuster,accessed on May 1,2019.。
其二是美国因在电影中被忽视而不悦。由于影片最初的定位是中国市场和海外华人,没有特别考虑北美市场。这一忽略让一些美国观众颇为失落,有影评提到“纽约仅仅出现3秒”,“美国几乎完全缺席”,有评论更直接以“没有美国人的世界:《流浪地球》中的种族”为题,表达不满“:整个西半球都被抛弃了”,“我们在开始时会看到一个CNN剪辑,听到美国口音向我们解释了这场灾难,但之后,我们听到的英语是英国、澳大利亚或印度口音。北美和南美在未来都将消失”,“作为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缺席让我感到震惊”③Collin Aisling,"A World without America:Race in The Wandering Earth", -world -without-a-merica/,accessed on June 1,2019.。
文章来源:《教育评论》 网址: http://www.jyplzzs.cn/qikandaodu/2021/0627/1101.html
上一篇:论语中的成语
下一篇:语言教师测评素养的引路之作外语教师测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