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境外藏缅语研究前沿(5)

来源:教育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赵维纳等在《藏语三音节动词结构的识别》一文中,基于多策略构建了藏语三音节动词结构的识别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多策略识别模式优于其他策略,也

赵维纳等在《藏语三音节动词结构的识别》一文中,基于多策略构建了藏语三音节动词结构的识别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多策略识别模式优于其他策略,也证明了语言特征对计算机实现藏语三音节动词结构的自动识别有较大作用[41]。

刘汇丹等在《利用多样化翻译策略的汉语到藏语的机器翻译系统》一文,提出了一个具有多样化翻译策略的汉语到藏语的机器翻译系统,并对核心语料库和技术进行了详细解释。作者通过实验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若子系统按照汉语语序而非藏语语序输出每个短语的翻译,将导致翻译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在汉语到藏语的机器翻译系统中,调整语序模式是至关重要[42]。

马龙龙、吴健在《应用统计识别方法实现在线手写藏文识别》一文中介绍了在线对手写藏文进行识别的系统。文章还介绍了如何运用数学形态学中的膨胀、腐蚀和细线化来消除手写轨迹噪声的去噪方法[43]。

加羊吉等在《结合最大熵和条件随机场来识别藏族人名的混合方法》一文中,指出藏族人名识别是藏文信息处理领域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并且识别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藏文分词的精度和相关应用系统性能,包括藏汉机器翻译、藏文信息检索和文本分类等。根据藏族人名规则和特征的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最大熵和条件随机场来识别藏族人名的方法[44]。

赫尔特(Hildt)在《描写藏语的句法:通过半自动的工作流程实现从分词到重写规则》一文中,指出分词(word segmentation)是藏语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首要任务,同时给我们介绍了一款基于词汇资源的轻量级分词工具。这个工具是用InDesign软件来实现的,可以通过用户的手动修改来实现实时更新。该工具不仅可以让专业人士获取资源从而进行藏语句法的研究,还可以额外生成可供发音人自己使用的教学材料[45]。

Rowinski和Keutzer在《Namsel:藏文文本的光学字体辨识》一文中探讨了一个名为Namsel的新系统。它利用光学字体识别(OCR)来支持藏文文本的大规模输出、检查和可查找概率(distribution of searchable)。 Namsel解决了诸如Tibean uchen字体等复杂脚本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能够在广泛的机器印刷作品上实现较高的精度。文章讨论了藏文光学字体辨识的很多细节问题、Namsel的工作原理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还讨论了Namsel与伙伴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工作,旨在建立一个由一千多万页历史和现代藏文作品构成的综合性数据库[46]。

九、重要学术活动

第9届印度东北语言学会研讨会(NEILS 9)于2016年2月5-7日在印度阿萨姆邦阿萨姆大学举行,吸引了印度国内及国外众多的学者,大会报告内容覆盖了关于藏缅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泰语和东北部的南亚语系语言等诸多题目。

第26届东南亚语言学会年会(SEALS 26)于2016年5月26-28日在菲律宾迪里曼大学举行。会议所讨论的语言涵盖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越芒语族)、南岛语系(台湾南岛语、菲律宾一些南岛语)。会议论文中涉及藏缅语的较少,仅有2篇讨论藏缅语人称范畴和一篇讨论彝语声调问题。

第22届喜马拉雅语言研讨会(HLS 22)于2016年6月8-10日在印度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喜马拉雅地区语言的语音与音系、认知语言学、句法、语义、形态、语言科技开发、自然语言处理、书写系统与排印、语言与政策、喜马拉雅地区的移民类型、语言研究史、言语技术、第二语言习得等。

第4届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工作坊(Fourth Workshop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of Southwest China)于2016年9月8-10日在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召开,多位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共持续三天时间,总共有29篇报告发言,其中中国学者共计16人。大会报告涉及均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汉藏语言,其中包括多个藏缅语族语言,如,拉祜语、彝语、羌语、尔龚语、木雅语、绰斯甲嘉戎语、贵琼语及多个嘉绒语组的语言。

第49届汉藏语言暨语言学国际会议(ICSTLL 49)于2016年11月11-13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1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话题涉及汉藏语言的历时比较、共时描写、古文字、古文献、实验语音学、语言生态、语言翻译及应用等领域。

十、结 语

从前面介绍的2016年境外发表的藏缅语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研究来看,藏缅语研究在保持传统研究特色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些新的、前沿的研究领域,主要特点表现在:

文章来源:《教育评论》 网址: http://www.jyplzzs.cn/qikandaodu/2021/0627/1106.html



上一篇: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一书评论
下一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教育评论投稿 | 教育评论编辑部| 教育评论版面费 | 教育评论论文发表 | 教育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教育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